今年,露營猶如一陣熱風,席卷各大城市,成為人們消費體驗的新載體。
社交媒體上,露營作為流量模塊,與它有關的話題總是呈指數級增長。
而夏天的上海,城市年輕活力的集中體現,恐怕也離不開露營。濱江綠地、公園草坪、商場廣場、農場林間,經??梢妿づ?、野餐。從帳篷、充氣墊、燒烤架,到露營燈、氣罐爐、打火石,從烹飪器皿到潮流穿搭,從文體活動到游戲互動,似乎都能“露營化”。
露營究竟有什么魅力,讓城市人蜂擁而至?冷靜思量,這股熱風能持續多久?它究竟吹起了什么?
新手與老手的本質區別
大學時代,老鄧(網名)第一次參與社團的爬山活動。他對露營的第一印象是“體驗不好”。夜晚,半山腰沒有營地,同學們在路邊找了塊平地,搭個帳篷,睡在了睡袋里。浙江的山,冷風呼呼地刮,凍得他直打哆嗦。
后來老鄧前往瑞典留學。當地夏天日照長,地形多樣,戶外玩法多。水上獨木舟、滑雪、林地露營、越野徒步、長距離騎行等,他漸漸喜歡上戶外活動,從新手進階為老手。
回到上海幾年后,他成為戶外生活方式推廣平臺“Mounster山系文化”社群里的資深玩家,時常在平臺上發布戶外教學帖。
2021年春節,不少朋友留在上海過年,幾個伙伴就在青浦鄉村組織了一次露營活動。一些從沒有玩過露營的朋友興致勃勃,報名參加。
當天,有的新手只帶了野餐墊、零食、自嗨鍋,他們已經預訂了民宿,本來也沒打算在草坪過夜。老鄧當場演示如何制作牛肉漢堡、煎餃。從腌制牛肉開始,再到用氣罐鈦合金露營鍋烹飪。煙火氣中,吸引了一堆朋友前來“圍觀”。帶自嗨鍋的幾個朋友,看著牛肉從生變熟,兩眼放光,幾乎把羨慕寫在了臉上。下午,陽光明媚,老鄧搭了一個天幕,擺開桌椅、板凳,成為營地里的一道風景。夜幕降臨,他點燃了篝火,朋友們聚在一起,喝點小酒,聊聊人生。
當時露營還沒有“出圈”,大多都是新手。朋友們紛紛請教他怎么選帳篷、怎么買桌椅。還有人問他為啥會帶凡士林。“凡士林有非常多的用途,凍傷、創傷、蚊叮蟲咬應急可用,棉花和紙張沾點凡士林就是非常好的火絨。”
老鄧還教大家怎么點篝火。在火絨上堆木屑、樹枝,堆成山形或四邊形,形成煙囪效應后,點燃火絨即可。他引導新手先用打火石、鎂棒打火,實在不行,再用打火器。畢竟,當戶外遇到打火器很難點燃的情況時,打火石和鎂棒才是最靠譜的工具。如果徒步過夜,最輕量化的生活必需品里,小爐具、氣罐和打火石等就是必不可少的裝備。
對老鄧而言,露營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比如玩獨木舟,在水邊露營比較方便,或者山中徒步,中間需要過夜,他才會選擇露營。
一個潮流文化剛興起時,新手在社交媒體上一看,以為自己就能模仿,其實會犯許多錯誤。
資深戶外玩家、“Mounster山系文化”創始人陳炫宇說,有些新手裝備買得非常豪華,露營時卻缺乏安全意識。上萬元的帳篷搭好后,不墊防火布,直接就在草地上生火,這樣不僅有安全隱患,還容易破壞草地。也有些新手扎好營地后開始野餐,留下一地垃圾不管不顧。專業人士有時會嘲諷新手“搬家式露營”,意思是不管三七二十一,什么都帶,目的是拍照,發社交媒體吸引眼球。網上的露營攻略,集中關注點都是設備、顏值、環境,是否能出好片,很少有人討論怎么做對營地環境友好。
在上海,垃圾分類意識比較強,一般大營地都有分類垃圾桶。而有些小營地,就非??简灺稜I者是否真的懂得“戶外文化”。
老鄧回憶,有一次,他去一個相對原始的水庫營地露營,營地里有自來水管、上下水排污設計、公共廁所。但是第二天,當老鄧一伙人下水玩槳板、獨木舟時,發現水面上新浮起一層油花。原來,其他露營者野餐后沒有集中處理生活用油,而是直接把油倒在了下水處,油順著土地往水岸流,水面被弄花了。
陳炫宇認為,近一年來,露營在國內爆發式增長,以網紅打卡的方式吸引了一批批體驗者。它沒有經歷一步步發展的過程,城市人其實對戶外生活的認知和常識遠遠不夠。并不是裝備到位、食材到位,能在營地住一夜,就算一個合格的露營者。
人與自然如何相處?戶外文化的發展、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城市露營,玩的是精致
2016年,代錚創立了“早安野宿”品牌,主打非標住宿。他與合伙人在京北壩上草原經營一家帳篷酒店。生意火爆后,就在各風景區復制帳篷酒店模式。如今想來,這正是城市精致露營的酒店樣板。
近幾年,受疫情影響,目的地方式的旅游難以持續。永久性的帳篷酒店,漸漸轉換成臨時性的精致露營。
露營,本是一種野外生存策略,實際上門檻很高,并不舒適。而這一撥火出圈的露營,大部分源自社交媒體上的美照:藍天白云下、湖水山林邊,掛著小燈珠的帳篷充當背景,美麗的野餐桌、有氛圍感的露營燈、充滿煙火氣的燒烤架,加上三五好友聚在一起的合照,簡直是城市人心中理想的“詩與遠方”。
這已經區別于艱苦的野外生存,它是城市人享受自然美景、戶外美食,可以隨意聊天互動,感受自由氣息的一種新玩法,背后需要一整套精致的裝備、營地的基本服務作為支撐,因此被冠以“城市露營”“精致露營”“野奢露營”等名稱。說白了,它既要露營的戶外氛圍感,又要酒店般的精致服務,而不是純粹的“野外吃苦”。
看透了這一撥露營的本質,早安野宿成為第一批嘗試城市精致露營的機構之一。比如,與上海中心合作,在這座標志性超高建筑的某一層天臺上布置露營場景,游客們可以在上海中心以陸家嘴“三件套”為背景,體驗戶外帳篷氛圍的輕餐飲,還能觀看露天電影。單人入場費約500元。該項目在社交媒體上一炮而紅。
“針對的客戶群體,是以露營為元素打卡拍照的人,并不是真正的戶外玩家。”代錚說。類似的場地合作,后來還延展到安福路老房子的庭院、商場品牌快閃店,內容可以植入黑膠唱片、潮人運動等多種玩法。
近一年來,早安野宿還在上海的商場開設了兩家永久性露營餐廳。簡單說,就是把餐廳布置成露營場景。原來城市處處皆可“露營”。
另一塊主打領域,則是真正戶外的精致露營。今年6月,上海解封不久,早安野宿迅速開啟了與青浦太陽島度假酒店合作的新營地。為期3天的“早安新勢力露營大會”開幕。
太陽島的草坪上,寵物、孩子四處撒歡。大人們坐在搭建好的天幕下,桌椅擺開,享受琳瑯滿目的美食。有經驗的露營者,還點起了艾條用來驅蚊。有人安靜地做瑜伽,也有人玩手工、看書。
草坪的集市區域,邀請來的商家一字排開,冰激凌、咖啡、微醺飲料等頗受歡迎?;訁^,花藝課堂、手工課、藝術寫生等文藝活動也有些創意,比如一見圖書館的攤位上,一張大布擺開,讓來往的露營者每人寫上幾句話,續編一個故事,吸引了不少人趴在草地上奮筆疾書。
落日余暉下,餐飲區開始熱鬧了,原切烤串、小黑豬鳳梨串燒、燙花串兒組合、天婦羅拼盤……煙火繚繞。同時,冥想體驗、讀書會、即興喜劇、趣味攝影,伴隨著現場樂隊音樂響起。當然也少不了戶外運動,如棒球、飛盤、親子FIT競賽、尊巴舞等。品牌商不忘推廣自己的產品,有露營燒烤神器、造型好物、穿戴潮品、摩托車、房車等。
代錚說,早安野宿與太陽島度假酒店采取的是長期合作運營模式,而非臨時租借場地。露營大會上,品牌商提供的試吃、游戲、運動、互動體驗均為免費,不再收費。如果自帶一切裝備,那么花費200元左右一個人的入場費即可,也可選擇直接拎包入住搭好的帳篷,每一頂帳篷在1000元價位上下浮動。另外,還可以向服務臺租借天幕、桌子、椅子、餐飲設備等。
大會上,有資深玩家的露營車里塞了滿滿當當的鍋碗瓢盆。也有一頭霧水的新人,在登記信息時租這個租那個,充滿探索欲和好奇心。
代錚對記者坦言,疫情在家期間,本來有點焦慮,沒想到自己在網上發視頻,描述經營露營產業一路走來的各種經歷,教網友如何避坑,結果1個月新增2萬多粉絲,30%為全國各地的營地主,其中包括即將下場的營地主。6月解封后,已有幾家新營地找他簽約合作,還有多家餐廳前來詢問如何打造“露營場景餐館”。
宅家的日子,反而拓展了代錚在B端的客戶。他可以為營地主提供規劃設計咨詢業務、裝備團購集采和加盟業務等。此外,也可以與城市各大品牌、企業、空間主人合作,策劃帶有露營元素的商業活動、市集、團建等。甚至還可以打造多功能空間體驗店,就像戶外版本的“宜家”。
未來,早安野宿希望打通露營的上下游產業鏈,形成一個覆蓋全露營生態的產業閉環。
一步步升級的露營
今年5月下旬,柿子(化名)所在的小區成為“無疫小區”。得知可以出門的第一天,她就組織幾家鄰居去附近的公共綠地露營。
當時開不了汽車,鄰居們用自行車拖掛露營車的方式前往。露營車里放了帳篷、氣墊、充氣沙發等設備。“感受到陽光、青草的氣息,太美好了。”柿子感嘆。帳篷、沙發搭好,擺出在山姆網購的零食,配上精釀啤酒,似乎就是幸福的生活味道。爸爸們去河邊釣魚,孩子中,1個小哥哥拉著露營車,讓2個小妹妹坐在車里,拉她們兜風。媽媽們則坐在墊子上聊著家長里短。
那日天氣剛好。臨近中午,越來越多的人來了。到了下午,這個此前一直無人問津的普通綠地上,開始有人打迷你高爾夫,有人騎自行車,有人踢足球。“各種你覺得平時不會出現的場景,都一一出現了。大家對戶外活動太渴望了。”柿子感嘆。
其實露營一直是近幾年城市生活的新風口、新賽道,但疫情防控常態化似乎添了一大把火,加速了它從小眾忽然變成爆款。
柿子說,2020年時,她還是個露營新手,去公園玩,看到好多人在草地里搭帳篷,就去迪卡儂買了個最便宜的小帳篷,大約400元,相當于公園野餐墊高級版。
2021年“十一”假期,辰山植物園在公眾號上發布了露營節活動。柿子立即報名?;顒赢斕?0點簽到,她先帶小朋友參觀植物園里的溫室、礦坑花園等,接受科普和自然教育。白天,植物園的打卡點很多。下午4點,全家在主辦方指定的大草坪上搭帳篷、給睡墊充氣、鋪上小被子,有種“過家家”的感覺。主辦方不允許用明火,有美食套餐提供。不過柿子靈機一動,叫了肯德基外賣,直接送到公園門口。這一招被其他露營家庭看到后,紛紛效仿。
晚上6點半,主舞臺演出活動開始,氣氛熱鬧起來。正值國慶節,親子家庭一起唱歌、表演小提琴、跳集體舞,最后集體合唱的節目中,五星紅旗的旗浪從草坪的每個人頭頂上拉過,活動達到最高潮。小朋友們的友誼建立得很快,不到一會兒就開始互相“串帳篷”。晚上10點,園區熄燈。面對陌生環境,有人睡不著,帳篷外時不時能聽到竊竊私語。
柿子說,自己就是在一次次露營中不斷升級能力,積累經驗。原本今年計劃去長三角的一處滑翔傘基地露營,如今因疫情有所反復而擱置。
辰山植物園的露營活動,其實也在不斷升級。2020年5月,園方攜手“螞蟻親子”品牌舉辦辰山首屆草地戶外露營節。2天1夜的形式,100組名額放出去,幾乎被“秒”光。辰山植物園的優勢在于,有植物學、昆蟲學的專家帶著小朋友進行自然科普教育,游園活動、親子互動、尋寶拓展等內容比較有特色。后來在一些特殊節假日,比如有獅子座流星雨的那天,主辦方舉辦了植物園里看星空的活動,頗受好評。
今年,辰山植物園聯合“螞蟻親子”想進一步拓展露營內容,不僅帳篷升級,營地設備、配置也進行升級,氣墊床、收納箱、露營桌椅、露營燈等,精致露營裝備一應俱全,還計劃定制餐食,推出“辰咖啡”,可選擇拎包入住或不過夜等不同套餐。
原本計劃3月在辰山櫻花林下推出賞櫻露營,活動名額早已爆滿,后來因疫情而取消。但是主辦方對未來依然充滿信心,他們認為,運用植物園的資源優勢,打造親子、教育、自然科普類的露營,倡導城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,未來可為之處很多。
國產品牌入局
松江窄小的鄉間道上,田野與村居點綴其間。不起眼的小橋盡頭,一扇鐵門拉開,靜謐的農場,也是如今露營達人們中意的露營地展現在眼前。
湖邊的一塊泥地里,幾個精致的露營帳篷和天幕坐落在此。槳板、獨木舟、快艇等項目成為水面的一道道風景。一看,這里就是露營老手們的聚集地。而其中最為“拉風”的,不是什么頂級帳篷,而是一輛上汽大通今年新出的露營汽車:MAXUS旅行家RVLIFE露營版。
它的身量約等于小型商務車,刷上了時髦的復古綠。比起上汽大通此前主營的房車,這款露營車相對輕巧多了,取消了衛生間設備,內部結構相對簡單:除了駕駛位,就是寬敞的雙排后座位、L形桌面。如果把后排座位放平,它們就成為帶乳膠床墊的舒適雙人床。
這樣的設計一看就是為城市輕量化露營打造的。L形桌面內嵌冰箱、微波爐等可供選配的電器。它其實相當于小汽車+一間空調睡臥,不用再攜帶復雜的帳篷、氣墊等,睡眠環境可謂露營“天花板”,即乳膠床墊+空調。車輛側面板拉起來,就是一個小型天幕頂,可以外擺桌椅。車頂上方還能攜帶帆板、加裝太陽能板等裝備。這輛露營車引來了附近露營達人們的圍觀,聽聞總價約20萬元,不少露營愛好者表示有點心動。
露營的火爆,其實對產業鏈的上下游有很強的刺激。不僅僅是文旅行業的營地主,美食、運動、藝術等領域都衍生出新賽道。而裝備方面,各大國產品牌紛紛入場。如果說房車是露營的天花板,那么還有貌似不起眼的潮流服裝、露營燈具、器皿、野外生存類設備等,也開始變得繁花亂眼。
露營達人說,多年前,國內只能買到歐美品牌的露營設備,價格動輒上萬元,有些甚至還要托人從海外“人肉背回”。后來,日韓的露營裝備在市場多了起來,人們有了更多選擇。
而今年,國產品牌露出端倪,有些還特意圍繞“中國生活方式”進行創新設計。比如蒙古包造型的帳篷、卯榫結構的折疊桌椅、竹器做成的器皿等。露營的烹飪器具,也不再局限于燒烤爐、牛排架,有國產品牌特意研發中國式生活美學的露營用具,比如露營茶具、蒸籠、炒鍋等。
或許,現階段的城市露營中,有一部分人只是為了湊熱鬧、湊社交話題。視覺元素、打卡拍片還是主要目的。也或者,它只是疫情防控新常態下野餐、民宿、文旅活動的替代玩法。泡沫未必長久,遲早會有被擠出的一天。但年輕人向往“詩與遠方”的戶外生活,向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片刻時光,卻是時代大勢所趨。
新事物的發展,總有一個從爆火到沉淀和穩定的過程。露營提供了一種新的戶外生活美學,也為從重量級裝備到輕量級服務的各產業,如農業、工業、服務業等各領域,拓展出了新的附加值和可能性。